首页 > 财经 > 正文

当前讯息:西施到底有多美?_古人怎样描绘和形容西施的呢?

2023-02-10 08:58:49 来源:互联网

历史上的西施(西施到底有多美?)


(资料图片)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国色天香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古人概括这四大美女,还用了约定俗成的专属词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西施作为四大美女之首,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据说,西施的美貌曾让水中游动的鱼儿静止不动,像石头一样沉到水底。西施之美,岂是惊艳于人,连鱼都却步沉没了。

(西施)

那么,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古人对于西施的赞美。他们是怎样描绘和形容西施的呢?

大诗人李白,不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式浪漫主义豪迈诗人,更是一位褒赞美女穷尽梦笔生花的写手。四大美女当中的王昭君和杨贵妃,他写过多篇,可谓行云流水、淋漓尽致。而对于西施,他更是不吝笔墨,独具匠心。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中这样写西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但是,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西施之美,李白自己不可能亲见,但他可以想象,这已经不是回头率百分百的问题,而是引发围观的奇观了。古今中外,不是名人,就因为美貌而引发围观,可曾多见?!

李白的另一首诗《咏苎萝山》更是把西施写得绝:“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越王勾践)

这里还是翻译一下。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于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赞美西施,唐代诗人王维也参乎一把。他在《西施咏》中写道:“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不凡也译一下。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诸如此类,古代文人墨客,凑热闹写西施的,不乏其人,不计其篇。西施之美,成了美丽化身古典美女的一个概念了。古代很多女人以西施为美,效仿她。不过形似神不似,却也枉然。结果东施效颦,闹出了笑话。

(吴王夫差)

其次,残缺的美也是一种美。

西施天生丽质,国色天香,但她并非完美无缺,她仍然有缺陷和不足,但却被称为是完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这是何故?

西施原本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女子,出身也不太好,但这并不是她的缺陷,反而给了她与生俱来的,纯洁而又朴素的美。她的缺陷呢?她受男人蛊惑,随波逐流,将最美的身体献给最残暴的君王。

这里引述一下唐代罗隐的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译文之意是,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而唐代诗人崔道融写得更直露。他在《西施滩》中写道:“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意思是,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

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的记述。非常可惜的是,这不是司马迁《史记》的记述。笔者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西施这样的一位美女,身上还打着历史的印记,司马迁居然一字都没有提到她。但西施却是历史的真实。

据史载,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末期,即公元前503年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在江边浣纱,故被人称为“浣纱女”。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谋士文种建议,"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寻得西施、郑旦二人,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绢,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让文士范蠡出面献于吴王。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勾践灭吴后,西施不知所终,传说很多。更有记载,西施死的年限大约在公元前473年,死时年仅30岁。

如同天使夭折,美人之死,因“义”却死得其所。凄美,也即动人之美。残缺的美,也是美。残缺已经被内质的美所掩盖了,与美相关链、映衬,仍然是一种美。古人评价美女的概念,与今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今人选美,不仅看相貌,还得展现智慧和温馨可人的一面。西施朴素而又平凡的美,却遭乱世和君王的摧残,这仍然改变不了西施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没有智慧,西施能将一国之君拉下马?

西施之美,还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和牺牲上。关于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传说很多,争议也多。可能是年代久远了,真实的版本谁能说得清呢?搜罗一下,大致如此。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为吴王选美,他发现了西施。由于惊异于西施的容貌,随着接触的加深,他爱上了西施。西施也被他的才情和远大的抱负所吸引。两人相爱。才子佳人,天生一对。但是,国难当头,两人又岂能为儿女之情缠绵终身?为此,西施选择牺牲爱情。爱情永远是个唯美的话题。西施牺牲自己,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爱情。

西施之美,更是表现在她为国之义上。复国大计始终在她心头燃烧。西施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在吴王身边,西施委曲求全,舍身求义,但她不辱使命,终于使吴王丧失警惕和斗志,吴国最终覆灭。

西施与范蠡(剧照)

西施又是怎么死的?传说很多。一是沉江说。吴国灭亡后,吴王的夫人让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她身上,而后沉入江底。二是隐居说。据《越绝书》记载:“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三是落水说。吴国灭亡后,西施回到故里,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四是被杀说。吴国灭亡后,吴人用锦缎将西施层层裹住,沉入扬子江心。五是自缢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西施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这么多的传说,却无损于西施的完美形象,这是何故? 恐怕还是那句话,为义而死,死得其所吧。西施是为祖国而死的。她死得凄美,大义,自然令人感慨,引发人们对美的诠释、美的追思和怜惜。西施在人们的脑海里永远是美的化身,一点也不因她逢场作戏,委曲求全而逊色。

最后要说的是,古典的美永远是一种美。

西施再怎么美,也只是一种古典的美。以今人的眼光,古典的美代表的又是什么?西施天生丽质,是一种朴素的原生态的美。今人却以为,这只是一种美的形态。美应该是多元的。质朴是美,艳丽也是美,性感还是一种美呢。

(越王复国之战)

于是,有人独发联想,为什么不依据古人对于西施的描述,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西施的美貌?受好奇心的驱使,还真的有人在电脑上做了这样的尝试。先是描绘西施大致的轮廓,然后着色,加以古代的衣饰,再进一步,让西施眉目传神,头发飘逸,真人版的西施复活了。但是,怎么看,都与古人对于西施的描述有一段差距,说不出来的异美。这只是画中的或者是动画中的西施,而与我们读李白等人诗时所能产生的联想是不一致的。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质朴的美,不是人工所能修饰的。古典的美,也是一种精神的美,为什么要去修饰她呢?!

西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她代表的美越来越拟人化、理想化了,无以复加。就让她作为一种古典的,无以复加的,原生态的,精神的美,存续于我们的脑海中吧。想象也吧,回忆也罢,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一颗追求唯美的心。

关键词: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