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思 下文带你详细介绍_聚焦

2023-02-08 14:41:01 来源:互联网

传统节日中,最具诗意者莫如中秋节。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寄情中秋、歌怀咏志,俯拾皆是。诗意中秋赋予国人的独特文化气质,是非汉语国度所无法比拟的。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诚如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文化符号”为月饼,以圆形为意象表征。圆,作为寄意完满的几何图样,契合国人文化审美认知。传统文化语境里,国人对于中秋节的感知、感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圆形的“图腾崇拜”。中秋月圆,与国人祈愿团聚、共享亲情友情的“尚圆情结”心性相通。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即为“尚圆情结”的诗意表达。

宋代书画家米芾在《中秋登楼望月》中写道:“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诗句意境很美:举目远眺,万道月光倾泻在淮海之上,水波闪耀,光亮如银,想必那珠蚌一定是在趁着这月圆时刻孕育珍珠吧!天上的月亮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资料图)

其独特之处在于,诗中蕴含两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一是珍珠的育成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给它修治。如此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杂糅混述,平添中秋佳节的悠长韵味和文化内涵。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有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亦如此类。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名句。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鸦雀。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诗句描写的是中秋月夜户外清幽静美的自然景观,诗人用诗意的想象和传神的笔触,将中秋月夜烘托渲染得唯情唯美,给人带来超凡脱俗、谐趣祥和的美妙感受。

宋代大文豪苏轼《中秋月》中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夜即兴咏月感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诗句看似纯粹写景状物,实则托物言志、意在其中。此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用韵自然,读之朗朗上口,较为真实地叙写出中秋望月的人间情态。

撇开诗作者世俗功利人品不谈,从以文论文的纯粹角度论,不啻为一首咏月赋怀的佳作。然而,毕竟凡人皆有感情,品读诗作与体味诗意,必然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旨趣成见,不可能百分百排除旨趣成见干扰。不妨做个假设,假若此诗不是出自唯利是图的贾雨村之口,而是出自贾宝玉、林黛玉等那些高洁自持、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子弟之手,诗意审美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景象。

做个类比。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句,其表情达意方式与贾雨村的咏月感怀诗类同。不同之处在于,张诗表情达意纯粹不掺杂,贾诗表情达意则显见颇多追名逐利痴心;前者符合亲情友情相依相恋的普适价值观,后者迎合沽名钓誉的庸俗市侩企图。

诗如其人。诗意中秋,贵在远离世俗名利沾染的本真状态,贵在契合人文审美的普适趣味,贵在为文赋诗者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情怀与人文担当。若非如此,再好的中秋诗章也难以引起普遍共鸣,其人其诗终将在历史文化时空中归于沉寂或遗忘。

中秋诗章如是,其他文艺亦然。自古而今,因高尚人格与高洁品性促成其文百世流芳者不胜枚举——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体”之所以彪炳史册、其人其文为百代千世所师表,与屈原忧国忧民、大义赴难的高洁人品息息相关;南宋名将岳飞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今人读来依然热血沸腾,这与岳飞自小立志“精忠报国”的高贵人格密不可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人云:“顺理则裕,从欲惟危。”寡欲心自清,为求取“花好月圆”的初心本愿,为构筑推己及人的平安福祉,中秋望月,赋诗寄情,请选择忠廉敬畏的姿态!

关键词: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