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已在济南拉开帷幕 济南智慧机收减损5.3亿斤小麦
2021-09-10 14:01:03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今年麦收期间,董峰的40多亩小麦只用了4个小时就由收割机全部收割完毕。收割效率高了,机损率也明显下降。“收割机还安装了驾驶辅助系统,自动规划路径,实现了无人驾驶,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粮食损失。”董峰表示。
这样的夏收景象可谓山东智慧农业的缩影。2020年,济南小麦、玉米机收减少损失1%以上,合计3100万公斤;通过精播精种技术,小麦每亩播种量平均降低近40%,每年节约粮种3000万公斤。
放眼山东,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9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据公开数据,今年山东省小麦总产527.4亿斤,按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综合各县小麦机收大比武赛场和随机抽测数据)1%估算,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5.3亿斤。
产后服务节粮减损64.4万吨
除了种植、收获环节越来越智慧,山东在粮食产后的存储、处理等环节,也为农民提供了诸多便利。
家住枣庄市滕州市八里堌堆村的丁广玲,种着300多亩地。今年他种植的小麦收割后就直接送往附近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鲁滕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进行“代处理”和销售。
在丁广玲看来,这非常划算。这家粮库不仅免费提供粮食晾晒,也过滤粮食杂质,处理好的小麦卖给粮库,每斤比市场价高1.5分至2分钱左右,对种植大户来说,增收比较可观。
据公开信息,在德州武城县李家户镇,不少农民已有了“粮食存折”,可将粮食存到“众祥粮食商行”,还能选“活期”还是“定期”。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指出,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4%。在这方面,山东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优化粮食运输方式,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粮食物流装备和出入库设备,按照我省粮食年均流通量3000亿斤计算,年均减少损失约9亿斤,增收11.7亿元;“藏粮于技”,储粮损耗年均减损约1万吨,增收约0.26亿元;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为农民开展粮食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降低农民损失。
比如,一般农民自行处理的粮食损耗率在8%至10%之间,泰安市肥城市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建立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代干燥”“代储存”等服务,使农民粮食损耗率降到1%,年可减少粮食损失280吨,增加农民收入65万元。
放眼整个山东,2020年以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1613万吨,节粮减损64.4万吨,价值16.7亿元。不仅如此,山东“藏粮于民”,累计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98.8万个,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4.9万吨,按市场价格测算减损增收近1.27亿元。
“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
从粮食全产业链看,加工也是节粮减损的重要环节。
一粒小麦收获后,产业链能做多长?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500多种。
目前,中裕已实现“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废弃物利用→液态饲喂→生猪养殖→沼气热电联产→有机肥→小麦种植、蔬菜种植”的农牧产业综合循环模式,诠释了全产业链循环利用的节粮模式,实现“粮头食尾”“吃干榨净”。
9月8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比如,就小麦麸皮而言,他们改变粗放单一的加工方式,提取高品质膳食纤维,配制出高纤面粉和高纤挂面等。每吨价值1800元的小麦麸皮,加工成高纤维产品后,每吨价值可达3万元。
无独有偶,德州市发达面粉集团引进国际先进制粉设备,改进制粉工艺,减少小麦的破损率,出粉率从77.8%提高到79.3%,按日加工小麦2000吨计算,一年可节粮0.75万吨,相当于增加1.5万亩“无形良田”。
青岛天祥食品金喜燕制粉公司提高面粉中膳食纤维营养素,实现适度加工,降低损耗量,每年多出面粉3000吨……
在粮食深加工领域,众多鲁企已给出将粮食“吃干榨净”、减少附产物浪费的成功路径,节粮减损成绩单亮眼。
据测算,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可养活约1600万人。节粮减损就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粮田”。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已连续十八年增产丰收,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三位。如此富饶多产的山东,在粮食产量不断刷新的同时,也一直孜孜不倦地提升节粮减损的空间。在我国粮食安全和节粮减损的答卷上,贡献了山东的智慧与担当。(记者:黄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