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三种套路不可信 切记按时还款
2022-03-11 15:32:41 来源:晋江经济报
“办理贷款时,信用报告上逾期次数过多,影响了业务办理过后,又通过非法中介试图进行‘征信修复’,不承想落入了骗局中。”前段时间,需要办理房贷的刘女士就因“征信修复”的事情“入了坑”。
在征信愈发重要的当下,与征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也不断出现,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实则以此牟利。但事实上,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目前“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套路:
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这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切记按时还款
据了解,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并不会伴随终生,《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如果您认为信用报告有错误或遗漏的,可以向信息报送机构或征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更正。
银行人士建议,不论是信用卡消费还是办理消费贷款产品,个人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消费,不该花的钱尽量别花,千万别过度消费,导致无力偿还欠款,造成逾期影响信用记录。同时,在还款日前足额还款是维护良好信用记录的最重要保障,应按时还款,如果您不小心错过了还款日,请在宽限期内还款。此外,个人也应时刻关注个人的信用报告,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以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例如,可带上个人身份证,前往当地人民银行查询个人征信报告;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即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一般在成功提交查询申请后的第2天可获取报告;银行网银端或手机银行APP客户端查询,如建行、招行、中信银行等,目前都可查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