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连续第10个季度实现盈利 整车销售收入占比提升
2022-01-28 10:46:14 来源:北京商报
虽然质疑不断,但特斯拉的业绩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1月27日,特斯拉2021年财报出炉。财报显示,去年特斯拉全年营收为538.2亿美元,同比增长71%,GAAP净利润为55.19亿美元,这是特斯拉连续第10个季度实现盈利,换算成人民币约为351亿元,几乎是日赚1亿元。今年,虽然立下了交付量增长50%的“军令状”,但在芯片不足、供应链等问题困扰下,特斯拉或许要寻找到新的盈利点。
整车销售收入占比提升
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特斯拉营收177亿美元,同比增长65%;GAAP营业利润为26亿美元,实现了14.7%的营业利润率;GAAP净利润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0%。2021年特斯拉营收538.23亿美元,同比增长71%;GAAP净利润为55.19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351.1298元),同比增长665%。有网友称:“净利润单位换成人民币,特斯拉日均赚钱近1个亿,真是太凡尔赛了!”
从账面数据看,特斯拉整车销售收入占据全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碳积分收入则逐渐下降。以去年四季度为例,整车销售收入为153.4亿美元,占比86.6%,碳积分收入则下降至3.14亿美元。去年,特斯拉成功摆脱了“卖炭翁”的标签。
这背后是特斯拉不断提升的交付量。去年,特斯拉全年交付量93.62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48.4万辆,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过半。交付量攀升的同时,特斯拉成本进一步降低。财报显示,去年三季度与四季度特斯拉单车成本已降至3.6万美元左右。
“之前国产特斯拉价格有上浮,但并未影响到消费者购车的需求,目前依旧订单不断。”一位特斯拉直营店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去年单店一天就能卖十几辆,现在下订单Model3的交付时间是12-16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特斯拉两款国产车型推出后,不仅降低了特斯拉生产成本,同时30万元以内的起售价也吸引不少中国消费者关注。无论生产还是销售,中国市场都在逐渐成为特斯拉全球的支撑。据统计,去年二季度时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欧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特斯拉相关人士表示:“盈利能力得益于特斯拉单车成本进一步降低、汽车交付量的提升和汽车租赁等其他业务的利润增加。同时ModelY是特斯拉提升利润率的关键,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土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供应链隐患犹在
特斯拉已经不再为如何盈利而苦恼,在“狂奔”状态下,特斯拉在财报中提到,计划尽快提高产能,在未来几年里,预计车辆交付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0%。这意味着,今年特斯拉的交付量目标将近150万辆。
然而,靠交付量增长成本下降推高利润的特斯拉,却没有新车规划。在此次的财报会议上,去年二季度后未再出席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再次现身,但他没有带来新产品的消息,而是表示:“今年特斯拉的重点是扩大产能,特斯拉将不会在今年推出新车型,电动皮卡车Cybertruck、电动货车Semi和跑车Roadster或将推迟至明年生产和交付。”同时,备受关注的2.5万美元的车型也依旧没有消息。
特斯拉在财报中还提到,除了通过新增柏林和奥斯汀两大新工厂外,位于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超级工厂都将继续提升产能。这意味着,今年特斯拉寄希望于提高产量来推高销量。特斯拉相关人士表示:“上个季度奥斯汀、柏林两个工厂已经生产了不少汽车,其中公司正在奥斯汀工厂生产配备4680电池的ModelY,预计将在本季度开始交付。”
尽管马斯克的表态颇为“凡尔赛”,但供应链紧张的问题仍是挑战。上述相关人士坦言,具体增长率主要取决于设备产能、运营效率以及供应链的产能和稳定性。由于供应链成为主要限制因素,工厂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低于产能运行,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今年继续。
瞄准软件和保险业务
在没有新品和供应链紧张环境下,特斯拉将赚钱的希望转移到了软件上,其希望汽车硬件相关的利润会伴随着软件相关的利润。
据了解,特斯拉持续更新迭代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的测试版软件,去年四季度共发布了七次更新。同时,特斯拉在美国的软件测试车辆从三季度的几千辆也增加到近6万辆。“未来,特斯拉的软件业务将是主要的重点。”特斯拉相关人士表示,FSD堆栈将会在未来几个月进行深度改进,并预测“超级计算机Dojo将在今年夏天开始派上用场”。
此外,马斯克表示,今年有望让80%的美国车主用上特斯拉提供的保险,其后保险业务将有望在欧洲市场上线。据悉,今年底将有80%的特斯拉客户可以选择特斯拉保险。这意味着,保险也将成为特斯拉未来赚钱方式之一。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新势力造车的带动下赚钱的方式已经不仅是依靠降低成本和不断增长的销量,周边、服务、软件都将成为获利的抓手,一方面推动交付量上涨,另一方面通过付费赚取更多利润。
(北京商报记者刘晓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