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2021-11-24 11:53:22 来源:江苏经济报

11月16日,省工信厅对2021年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拟入围名单进行公示,本次共有31家企业入围。此前,我省已有97家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这其中就有埃斯顿等众多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身影。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行业发展增速明显,上半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8199台(套),同比增长92.76%,企业订单充足,行业整体运行良好。

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走进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机器人生产车间内,人机交错的场景映射出一片繁忙,工业生产中的“智慧”火花在这里碰撞。“埃斯顿的机器人零部件80%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的。使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之后,一次通过率从80%提到了90.2%。”埃斯顿市场部工作人员潘鑫对记者说。目前,埃斯顿机器人有40多种型号,年产量达8000台。去年,埃斯顿销售额达到25亿元,五年增长超过5倍;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到5600台,排名中国第一。今年上半年销售数量近4700台,同比增长89%。

埃斯顿是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我国机器人产业实力持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江苏则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地。根据省统计局统计,2020年全省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62.8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1.82%;工业机器人产量36726台(套),占全国比重为15.49%。

产业的高速发展,还体现在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前沿研究方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长期从事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的高校研发成果正在加速转化。企业创新载体方面,培育了博众精工、长虹智能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6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正在培育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相关人士表示,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我省汽车、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在汽车生产自动化装配线、全程自动化饮料包装、数字化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走进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第一眼就被展示大厅里的机器人吸引,只见这台拥有6个“关节”的机器人,灵活地做出各种“扭转”动作。这台机器人使用了绿的谐波生产的谐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和电机组合工作,功能类似人体的“运动关节”。当一台机器人加入减速器后,即可完成转动、挥舞、捏放等精细动作。

绿的谐波是我省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骨干企业之一。该公司率先突破谐波减速器技术难点,在实现量产、突破垄断等方面均为国内第一,是当前国内谐波减速器这一细分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包括绿的谐波在内,全省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埃斯顿、北人机器人等16家上市企业。同时,安川、川崎、库卡等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在我省布点,进一步壮大了行业规模。

在工业机器人细分行业领域,我省多家龙头企业处于领先位置。宽敞的车间里,“训练有素”的工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挥臂作业;自动化流水线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流转、组装等工作……这是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每日的工作场景。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振康焊接、绿的谐波、埃斯顿等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方面均取得突破。 在本体领域,埃斯顿、熊猫装备、杰瑞自动化等企业竞争力较强,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第一。在集成应用领域,北人、博众精工、科远股份、长虹智能装备等企业的业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集成应用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行业重点企业83家。

我省不断加速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在南京、常州、苏州、南通等地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强的机器人企业。其中,南京机器人产业链条已延伸至人工智能领域,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昆山机器人产业园则是全国第一家以机器人产业为载体的国家级孵化器。张家港、海安机器人产业园积极培育机器人科技研发平台,打造机器人集聚载体。

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看常州,常州机器人产业发展看武进国家高新区。以武进高新区为核心的常州机器人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了全国首家机器人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为全省唯一获批的机器人集群试点,武高新已聚集机器人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60多家,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机器人本体产量占全省70%、占全国近1/4。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一方面,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发那科等企业的销售规模都在50亿美元以上,与之相比,我省龙头企业体量规模差距仍然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可靠性、业绩等方面的原因,国产机器人往往很难进入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应用客户主要集中在本土中小企业。为此,我省正在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应用行业的精准对接。(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产业增长 科技创新 高端制造业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