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穿透式监管提上日程 “系统直联”难点在哪
2021-11-24 10:35:06 来源:北京商报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接近尾声,产品的穿透式监管也提上日程。近期,信银理财的理财产品端直联系统通过了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现场验收并上线,成为首家实现理财产品直联的理财公司。北京商报记者11月23日注意到,除信银理财外,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也在直联机构的申请名单中。
首家产品直联理财公司
11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信银理财处获悉,本次“系统直联工作”开展过程中,信银理财运营服务部和金融科技部展开合作,确保了“系统直联”按照预定时间上线运行。接下来,信银理财将继续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加强与各监管机构的联系与对接,做好各类监管数据报送及统计工作。
产品信息直联只是“系统直联”的一部分。“系统直联”是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通过制定和发布标准化的系统接口规范,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的理财管理系统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实现直接联网运行。
按照2018年发布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接口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总体安排,“系统直联”工作将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投资者信息直联,第二阶段才是产品信息直联。
从产品信息直联内容来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介绍,产品信息直联范围覆盖了理财产品从申报到终止的生命周期全流程登记、投资交易以及底层资产的穿透登记等10个模块,直联要素超500个,对机构整合内部系统、数据治理以及系统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
北京商报记者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直联工作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最初理财产品信息都是通过银行人工报送相关数据,“系统直联”后,减少了人工报送的压力,银行会开发或改造自身系统来契合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报送准则和要求,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接,形成数据报送的通道。
在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看来,相较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的信息披露不太透明,主要是底层资产投资交易信息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在刚性兑付模式下,产品的收益披露情况比较差。理财产品直联系统打通之后,各方面信息披露情况要透明很多,一方面可以减少银行人工操作登记压力,提高登记效率和质量,登记出错率降低;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银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营造有利于监管的环境。
“系统直联”难点在哪
根据《工作指引》,所有开通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参加“系统直联”工作,特别是内部系统完备、业务数据报送量大、业务流程和操作风险管理严格、对登记效率要求高的市场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两家较早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被纳入了2020年直联申请机构名单中。另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2021年度理财登记“系统直联”申请机构名单,除信银理财外,中银理财等16家理财子公司也在名单中“现身”。
“系统直联”的难点可能在哪?上述直联工作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报送对于数据的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在系统对接时要求会比较严格,例如,系统之间能不能实现相关要素的过滤、相关数据是否是按照登记要求进行报送等。
按照2019年更新的《工作指引》,“系统直联”申请机构的内部系统改造并开发要经历数据抽取、应急功能、系统校验、报文交换、下行报文解析等多个环节,才能进行联调测试、项目验收、上线运行。
刘银平表示,“系统直联”之后,要求理财子公司等披露的信息量较大,对其内部系统、数据整合治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此外,过去理财公司等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需要进行整改,理财公司均上线直联系统还需要一段时间。
那么目前申请机构“系统直联”进展如何?交银理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司已完成内部系统的开发测试,正在开展与直联系统的联调测试及验收材料准备工作。招银理财则表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系统直联”将对理财子公司产生哪些影响?《工作指引》提到,通过“系统直联”,理财信息登记的要求可以有效延伸至商业银行内部系统,落实监管部门“穿透式”管理的要求,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银行登记信息的质量,促进理财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直联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实现了自身内部系统的一体化电子管理,相关部门通过整合各业务条线的信息,更好地对理财信息进行管理和登记;另一方面,业务数据实现“不落地”处理,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1家正式开业,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较年中增长36.75%,同比增长2.75倍。若上述申请“系统直联”的理财子公司均完成,意味着超13万亿元理财产品将进行穿透式监管。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海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