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使药耗价格真正降下来 保障中选产品供应
2021-09-30 08:11:07 来源:北京商报
带量采购正成为全民医疗保障的关键一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创新,惠民利民,“集采使药耗价格真正降下来,民生保障温度真正升上去”,在9月29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如此说道。
“5+”与“500+”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改革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规划》提到,要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其中就包括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此外,还要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机制。稳妥有序试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已经进行了五批,第六批也将进行。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超过了200多个品种,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也达到54%。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连续三年调整了医保药品目录,目前有2800种药品纳入到目录之中。
“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面已经破冰,取得了积极成效。”王文君称,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改革也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重塑了行业良好的竞争生态,斩断了带金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中旬,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刚刚在天津开标,而这也是继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后,第二个进行国家集采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据悉,拟中选的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而此前中选的冠脉支架价格降幅更是高达93%。
放眼未来,《规划》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期,每一个省份通过国家和省级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品种数量要达到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的品种要达到5个大类以上,集中带量采购将成为公立医院采购的主导模式,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的好处主要是推动医保结构改革并推动药品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群众,得到性价比较高的药品。医保调出那些没有质量和医疗临床价值的药品,不让这类落后的药品占据医保的份额,从而能够吸纳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范围。这对于鼓励创新来说是件好事,对于居民来说,也能够让大家用上价格更低但更好的药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如此说道。
保障中选产品供应
事实上,带量采购实施近三年,也有逐渐步入深水区的趋势。不久前,先是华北制药违约放弃中选药品供应,紧接着又有传言“集采中选冠脉支架短缺”,一度引发热议。对于后者,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采办”)紧急辟谣,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平稳实施,中选产品供应充足。
但在回应中,联采办也提到,集中带量采购改变了原有的流通模式,需要生产、配送、使用等各方加强协作,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适应新的机制,在磨合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因改革而受到格外关注。
联采办将进一步强化中选产品生产、配送能力,要求中选企业严格履约,适应需求调整产能,压实中选企业供应配送责任。同时要推动医疗机构提高内部管理精细化程度。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医疗机构加强采购和库存管理能力建设,提升信息传递和采购运转效率。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王文君也表示,下一步将借鉴前期的集采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首先就是要完善规则,继续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特点,及时迭代优化采购规则和政策。
其次是要保障供应,通过压实中选企业的保供责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采购流程的方式来切实保障中选产品的供应。此外,要平稳接续,着眼于稳定市场、稳定价格水平、稳定临床使用,平稳开展采购协议期满之后的接续工作。最后,配套落实,继续落实医保基金预付、结余留用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引导社会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行稳致远。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