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山东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计划发展到1500万户
2021-08-06 17:38:31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民营经济作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稳就业”“保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月6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统计显示,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比年初增加67.1万户,达到1236.9万户,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另外,在即将制定出台的《山东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计划发展到1500万户。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登方介绍,截至去年底,我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1169.8万户,比“十二五”末净增567万户,增长率达94.1%,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8%,占各类企业创造GDP的比重达61%,贡献了全省73%的税收、84%的城镇劳动就业。
张登方坦言,尽管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省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主要是:一方面,与浙江、广东等南方省份比,我省虽然在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和企业数量上差距不大,但每千人拥有企业数明显偏少,整体和单位就业容量受到较大限制,发挥吸纳就业“稳定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企业数量,拓展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我省民营企业多数分布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步子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就业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就业岗位供需结构失衡,用工难、就业难“双难”问题仍很突出。
今年7月29日,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时,《山东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已进入审批程序,即将公开发布,这些都为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就业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抓产业链条,优化就业结构。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42条重点产业链,发挥好“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引导民营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明确技术攻关、强链补链、项目投资、双招双引的具体方向,提升专精特新发展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与水平。
二是抓助企服务,强化就业支撑。完善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立健全企业需求受理机制,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快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扩大应急转贷服务范围,实施产业与资本对接行动,推动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力争今年全省新增民营市场主体100万户以上,带动新增城镇就业占比保持在80%以上。
三是抓双创生态,扩展就业空间。进一步做优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双创”示范基地,助力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组织开展“创客中国”大赛,邀请投资机构直接参与大赛考察项目,组织参赛项目入驻产融对接平台,有效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
四是抓技能培养,提升就业能力。今年起,每年培育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50家左右,力争“十四五”末达到300家,年实训60万人以上,打造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发挥好教育、科技、工信三部门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作用,联合组织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更好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优化中小企业人才结构。(记者:范俐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