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耕地“非农化” 北京严守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底
2021-06-17 08:37:53 来源:北京商报
建党百年之际,乡村振兴工作再次成为焦点。6月16日,北京市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会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粮食产量稳定在31万吨以上……北京市的“三农”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2020年,北京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5.1%、6.2%”,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康森在会议上介绍道,蔬菜生产播产量同比增长23.7%,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43.9%,稳产保供效果明显。
据悉,到今年底,北京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将稳定在73万亩、31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产量达到62万亩、156万吨以上,生猪存栏将达到50万头左右。
农业保障的一大要素就是土地。据康森介绍,北京市严守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同时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逐年稳步提高,到2025年将达到8%。
为保护耕地农田,北京市设立了市、区两级总田长和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组织实施本区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工作。“到2025年,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耕地数量保持稳定,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合理布局、质量合格,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在介绍田长制的工作目标时,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阎晓军如是说道。
据悉,北京市目前13个涉农区全部拟定了区级田长制实施方案,丰台、房山、大兴、海淀、平谷、昌平、门头沟、延庆区已过会印发,其余各区加快报审。各区同步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区级田长开始巡查,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与此同时,今年5月底,北京市乡村振兴局挂牌,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格局至此再添一员大将。
农业稳产保供,农民收入也在逐渐提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569元增加到28928元,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于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7588元,年均增长18.4%,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过线,234个低收入村全面消除。”康森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端午假期期间,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8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倍,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3%;营业收入25130.6万元,同比增长13.9倍,与2019年同比增长14.2%。
康森指出,下一步,将以乡村民宿为重点,计划五年评定星级民宿1000家,带动5800余家传统农家乐转型升级,提高乡村旅游现代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京郊休闲度假的体验需求。
乡村游的火热离不开人居环境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254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9.34%;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村庄增加到1806个;累计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1500个、首都绿色村庄1000个。(记者 陶凤 常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