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危机蔓延至家用电器领域 家电芯片价格普涨
2021-04-26 11:04:11 来源:第一财经
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正从汽车行业蔓延到消费电子及电视机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领域。导致芯片紧缺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上游晶圆厂产能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仍在大幅增加半导体库存。
另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初步统计,全球半导体收入在2020年达到466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0.4%。市场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研究副总裁安德鲁·诺伍德(Andrew Norwood)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超大规模客户、个人电脑(PC)、超移动设备和5G手机终端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存储器、GPU和5G芯片组引领半导体的增长,而汽车和工业电子市场则因疫情导致的支出减少或者支出暂停而受到影响。”
具体到家电行业,有的家电芯片甚至要提前半年、一年备货,家电芯片的价格也普涨,成为今年彩电、空调等涨价的助推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家电龙头企业加快自研芯片的开发,但专家提醒投资要避免一哄而上。
部分家电重回机械式
韩国的两家主要电子零部件厂商三星电子和LG电子都已经表示,制造正在延迟,芯片短缺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
已经有韩国的电视制造商表示,除非支付更高的价格,否则获得某些关键部件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韩国家电厂商不得不提高电视机等家电商品的价格,将零部件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同样的供应短缺也已影响到洗衣机和烤面包机等低利润家电产品。瑞士信贷亚洲半导体研究主管兰迪·艾布拉姆斯(Randy Abrams)表示:“微控制器单元(MCU)供应紧张,这可能会影响普通的家用电器。”
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经理甘建国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空调电脑板上的芯片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紧缺,芯片交货周期延长,因此现在需要提前180天备货,最长提前360天,以前最多需要提前45~60天备货。供应芯片的有美国、日本企业,也有国内企业,国内供应现在占比已达50%。
空调电脑板上芯片的价格今年相比去年上涨了15%~30%,对空调终端价格影响不大。今年国内家用空调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主要是因为铜、塑料等大宗原材料涨价造成的。
“芯片短缺对冰箱业的影响主要是控制部分的PCB板(印制电路板)。”奥马冰箱总裁姚友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PCB板有20%左右的供应短缺。
做电风扇出口的中山乐途电器的总经理黎明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今年风扇订单约180万台,近60%的订单需要用上芯片。幸好95%的线路板订单去年9月已下单给供应商,价格锁定了,否则现在价格同比涨幅超40%。
线路板供应商表示,来年新的订单如果不落实芯片供应,他们不敢接单,并强烈要求乐途做好来年订单的芯片预订。黎明阳估计,芯片供应紧张会持续起码一年,他的客户也知道芯片供应紧张,来年会考虑部分产品改用机械式(手动)去替代电子式,避免因芯片供应而影响交货以及带来成本上升。
产业在线分析师欧阳怀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小家电一般采用8位MCU,大家电一般采用32位MCU,价格在几毛钱到几元,去年至今普遍涨价15%~30%,但由于基数较小,所以价格上影响并不大。
现在主要的家电芯片企业,包括国内外MCU企业的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欧阳怀说,有实力的家电整机厂囤积芯片的力度在加大,主要是格力、美的和海尔等。半导体企业也都在极力保住TOP整机企业的份额,其他份额占比较少的整机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据了解部分洗衣机企业由于缺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从智能产品切回到了机械式产品。
供需失衡背后的逻辑
由于晶圆制造商更加偏向于将产能分配给高利润产品,因此用于低利润家电的芯片的生产已经被排到了最后。信达证券研报显示,MCU龙头厂商的产能正在向价格和利润率更高的MCU倾斜,导致家电等领域MCU产能减少。在目前车用MCU缺货压力仍未缓解情况下,MCU缺货潮加速蔓延,中低端MCU产业进入高景气阶段。
“由于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MCU仍处于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义隆电子和盛群半导体都已经宣布“暂停接单”。盛群半导体交期在2022年的订单已经暂停接单;对于2023年交期的订单,该公司预计2022年5月晶圆厂提供2023年的产能后才会开放接单。
中家检测认证中心(KGK)的总工程师陈建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主流芯片一直供过于求。此轮芯片紧缺,是因为在疫情的背景下,欧美日芯片企业并没有做正常的产能增加;同时,居家办公使电脑、平板等3C产品及小家电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后疫情时代,车用芯片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陈建民预计,全球芯片需求急剧上升,芯片产能又没跟得上,且欧美的疫情还在,所以芯片短缺的状况还将持续到2022年,可能要到2022年底才会基本缓解。今年下半年随着欧美国家接种疫苗,人们回到办公室工作,虽然3C产品和小家电的需求会回落,但车用芯片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此外,盛群半导体透露,晶圆厂及封测厂通知近期将有另一波涨价,涨价幅度为15%至30%。汽车电子、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应用需求持续提升,推动了MCU市场稳步增长。自去年3月以来,MCU产品报价持续上涨。全球知名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预计,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
芯片短缺还导致公司与多家芯片制造商下订单,这种现象被称为“双重预订”,进一步加剧了晶圆厂的产能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将更容易获得产能,小公司就比较被动了。”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同时,全球液晶面板业正处于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从去年6月起连续涨价超过10个月。今年“五一”国内彩电价格将同比上涨10%,主要是受面板供应偏紧影响,缺芯仅是因素之一。
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调查数据,2020年全球应用于显示的芯片需求规模(含Driver IC\Touch IC\Power\TCON)约为102.6亿颗,预计2021年总的显示芯片的需求规模在103亿颗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预计2021年全球驱动IC的芯片需求约为76亿颗,同比增长约为2.7%,增幅较2020年略为下降。
2021年将是中国家电龙头企业自研芯片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一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500亿元,本土化配套率仅5%。目前,中国家电产品中大部分的芯片仍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产空调的MCU主控芯片,超过七成来自于瑞萨电子、英飞凌、TI(德州仪器)、东芝、NXP(恩智浦)等外资品牌。
今年,芯片和IGBT、IPM模块等进口价上升、交期延长,加快国产化是大势所趋。3月在2021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信视像、长虹控股、格兰仕都不约而同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芯”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家电产业将由原来追求速度、粗放发展的模式,向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通过自研芯片,促进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必由之路。“但从长远来看,未来对于家电业大量需求的40nm(纳米)以上制程的普通半导体行业,买方市场的形态将长期存在。投资行为切不可一哄而上。”陈建民提醒说。
作者:王珍 ▪ 钱童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