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各自长板变成共同长板

2021-02-14 17:43:58 来源:半月谈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协同,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多以来,长三角区域正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在“一体化”中谋求“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路。

各自长板变成共同长板

从“相加”走向“相融”,三省一市把各自长板变成共同长板,真正实现1+1+1+1>4。长三角区域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等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坐落于长三角腹地的浙江省湖州市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是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蓝箭航天已完成液氧甲烷针栓式喷注器试车,这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充分热试车验证的液氧甲烷针栓式喷注器。针栓式喷注技术,是成功研发可回收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之一。

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方告诉记者,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效的政企协同、雄厚的产业链基础、丰厚的社会资本和人才技术储备,促进了企业迅猛发展。

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长三角一市三省精心筛选一批重大合作事项集中签约,涉及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交通互联等多个领域的19项重大合作事项。半数项目集中在科学、技术与产业融合领域。

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看来,长三角各城市正强化合作思维和主动服务精神,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和政策协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和一体化布局,在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推进协同创新、园区共建、设立“产业飞地”等方式,长三角地区打破产业溢出和承接的单向关系,努力探索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如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等“创新飞地”已就“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浙江”协同创新模式展开实践。“双招双引”一体化趋势成为三省一市的共识。

“分工协作的集聚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协同共享效应,必将形成发展合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认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要求各地发挥所长、塑造特色,形成多元化分工协作。

生态共建

“原来请都请不来,现在蜂拥而至”

江南水系发达,互相勾连,如何协同治水曾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今,长三角遍布的河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沿河已经清除了十几家小企业,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湾村村级河长沈晓华在吴江区太浦河畔说。

一条太浦河,把青浦、嘉善、吴江三地串联在一起,三地百姓同饮一河水。年来,三地启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推出联合河长制度;三地共同制定责任清单,开展定期联合巡河、交叉巡河。

事实上,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在着力做好生态绿色这篇大文章,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愈发成熟。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模式”正在推广,沪苏浙毗邻区域的“联合河长制”步入常态化运行……

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以生态绿色为引领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位于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镇,由于拥有水乡原生态,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人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所在。而在其2公里外,充分运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多方优势,祥符荡创新中心正在悄然孕育。

“自从祥符荡创新中心写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方案,吸引了各大高校和大型企业,原来我们请都请不来的机构,现在都蜂拥而至。”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嘉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常务副主任何剑源认为,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与长三角融合发展机制优势,是祥符荡创新中心的三大优势。

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加快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编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完善协作机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市场和制度双“突围”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对外依存度较高,必然面临新的挑战。长三角地区应从市场和制度两方面“突围”,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竞争力。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认为,针对目前全球价值链面临重组的趋势,长三角要巩固在全球价值链的中心位置,核心方向是发展数字经济,并以此来引领“三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全球产业链有逐步蜕化为‘区域’产业链的趋势,长三角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对冲全球经济脱钩的潜在风险。”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要通过培育区域一体化,助力构建中国新型区域产业链,发展国内价值链。长三角高端研发可以放到上海,或者长三角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其他城市,加工制造可以放到泛长三角相对有落差的地方。

统一标准,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发展一体化,标准需先行。”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局长章根明表示,除了在基本公共服务、城市治理、旅游等领域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之外,还应在公共信用及个人征信、养老服务、生态保护及治理等领域共建长三角地区统一标准,推进区域内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环保规范等内容及监督执法的统一。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认为,长三角要从市场和制度突围,打破资源条块分割现象,梳理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排他条款、各种市场准入门槛,实现三省一市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的协同利用和开发。

率先调整改革思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载体。“这一转变是发展思路的调整,一体化发展较好的长三角地区可做率先示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短期内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放宽市场准入,长期讲,涉及制度集成规则创新、税收管理、社会治理、法制建设和风险管控。

半月谈记者 屈凌燕 郑钧天 陈刚

关键词: 长三角 一体化 发展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