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产业链 珠三角工厂"解冻" 富士康对于线下复工格外迫切
2020-03-03 09:59:52 来源:时代周报
3月1日,广州的天气已有些闷热,上班高峰期车水马龙。负责设计的技术员李磊(化名)坐在自己工位上忙着工作,这是他复工的第14天。李磊所在的公司位于广州黄埔区科学城,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镜头模组制造,不少品牌的手机、电脑、平板所用镜头均来自于此。
“虽然防控依然挺严的,但复工多日大家已经习惯很多。”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月27日,距离广州约140公里的深圳富士康工厂,一线生产员工王强(化名)正在低头忙碌着。他感觉到,这座庞大的世界工厂正在复苏,近来开工率不断回升。
“有序复工,我们的开工率已回升至70%—80%。”他说道。
作为国家制造业重镇,以及全球产业链重要一环,珠三角大小工厂的相继开工意义重大。这里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更多的人陆续返回,安静的城市逐渐喧闹起来。
在过去半个月里,随着精准防控部署,制造业明显恢复。来自百度地图迁徙数据也显示,近两周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是人员迁入的主要城市。
据中新社援引广铁集团数据,广东省2月23日、24日共到达旅客为42.3万人次;2月25日、26日到达旅客达46万人次,呈持续增长态势。按照各地铁路部门开行计划,预计下月初,抵粤扶贫复工专列可突破30趟。
2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月26日,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4.85万家,复工率超过90%。中山、阳江、云浮、广州、深圳、潮州、佛山、惠州、河源、梅州、肇庆等11个地市,复工率均超过90%。目前,广东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现已全部复工复产。
在很多工厂的老板看来,2020年的春节漫长而又艰难,对很多的制造型企业,哪怕是全球巨头富士康的深圳工厂,也迎来了史上最为难熬的复工期。
逐步复工半月
李磊所在公司是最早复工的一批,2月10日便已启动机器开始生产。当然,这仅是部分复产。
在李磊看来,自己公司的复工情况相对较好。由于此前打算过年期间加班生产,保证较急的订单可以按时供应,所以安排了部分员工留守工厂。
“我17日才回公司,在家把年休假休完才去的。”家住广东云浮的李磊坦言,面对疫情,自己也有些害怕,所以想着稍微晚点回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工,李磊担忧的情绪已消散很多。这一方面得益于时间的推移,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的防控措施。
在李磊看来,公司的防护措施非常严密。自己回厂时,不仅进行了隔离,还进行了唾液采样检测。
“刚开始一周的复工率仅有30%,第二周大概达到60%,现在差不多有80%了,一些同事回来了还没投入生产,被安排在公司宿舍隔离。”李磊说。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刚复工时,公司采取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出厂区,下班后只能在厂区宿舍内休息。
现在疫情有所好转,复工的人也多了,公司考虑到一些员工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所以允许部分员工申请“外宿”,但需签下“保证书”。保证上下班通勤只能步行、骑自行车或驾驶私家车等,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一旦出现问题,将追究部门主管责任。
工厂“解冻”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工厂,富士康对于线下复工可谓格外迫切。此前已有媒体报道,富士康为鼓励员工复工,对员工进行额外奖励,最高金额达7000余元。
2月27日,富士康深圳工厂一线生产员工王强(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所在的生产班组复工率已达到约75%,虽然较刚复工时有所提升,但和疫情前相比,产能依然下降不少。
26日,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为保证员工安全返岗生产,富士康除为员工准备口罩等防护物资外,还对厂区进行严格管控,每日固定对园区内门岗、宿舍、餐厅车间等区域进行消毒;员工进出园区必须经过红外测温及人脸识别双重检测。
富士康的情况,同样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工厂园区上演。
2月28日,比亚迪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比亚迪深圳工厂复工率已达到约60%。其还透露,目前,住园区宿舍的员工除工作原因外,不得外出,紧急情况须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人事经理、地区人事经理、地区总经理批准后,才允许外出。对于在外上班的员工,2月内,施行弹性1小时工作制,即早上晚到一小时不算迟到,但需要延迟下班(以0.5小时为最小计量单位)。
随着精准防控的措施以及保卫经济的扶持政策,珠三角制造业马力重新发动起来。据百度地图迁徙数据显示,近两周,广东省都是全国最热迁入省份,2月29日(数据更新最近日期)广东迁入比例高达20%,比排名第二的浙江省高出11.47个百分点。
从具体城市来看,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城,近两周也一直是全国热门迁入城市。2月29日数据,该四城继续霸占人口迁入榜前四位,迁入比例分别为3.3%、3.13%、3.08%、2.7%。四川成都排名第五,但比例仅为2.1%。
据《羊城晚报》援引广州市工信局数据,截至2月25日,广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5410家,复工率达到97.3%。3月1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报,截至2月底,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开工9187家,开工率达94.51%。
断裂的产业链
尽管复工大潮滚滚向前,但其中也不乏险滩。
目前来看,人员不足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即使如富士康为员工发放额外补贴,仍然人手不足。
“返厂人数并不等于复工人数,我身边大概有1/3的同事回来就办理了离职手续。”王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工作时间进行调整,员工收入相应发生改变。总体来说,福利待遇没有原来那么好了。”
一些中小规模的制造型企业更是人手紧缺。
2月27日,京东智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家即将进入京东智谷产业园的手办(未涂装树脂模件套件,是收藏模型的一种)制造企业,疫情前员工约有600人,但目前复工人数还不到1/10。
“像给补贴、包机接员工返程那是大企业才能做的,一般小企业承担不起。另外,小企业的员工少,相对比较分散,所以也没法集中去接。”该负责人表示,现在这家手办制造企业只能临时招聘,希望能缓解用人缺口。
当然,也面临着其他的困扰。
“焊装车间本来是三条生产线,现在只开了一条,而且只在白天进行生产。现在不是没销量,而是没零件。”2月27日,位于广州花都的东风日产工厂一位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装车所需的许多零部件都是从日本运送来的,受疫情影响,零部件无法到位,所以许多生产线都无法开工。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比亚迪。
2月28日,一位比亚迪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湖北、浙江等地供应商未能开工,无法正常供货。此外,前期物流受限,货物流通不畅,在很大程度对比亚迪供应链造成了冲击。“4S 店线下巡游、销售、交付及维修保障等市场活动受到影响。”该员工表示,且在产业链下游,销售端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和企业生产经营等都造成了影响。其还表示,相信影响是短期的,随着疫情从控制到平息,产业链工厂陆续复工,市场信心和消费需求重新被点燃,公司有信心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由于防护措施比较到位,目前珠三角的复工情况还是相对不错的。” 2月27日,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产业链不通,是企业复工面临的较大难题。
“没有一家企业是从无到有,完全自己生产的,产业链上一个环节没打通,可能就会引起停摆,不可能依靠年前的储备就能完成全部的生产。” 张书乐说道。
针对企业复工路上仍存在的绊脚石,各地政府也在行动,希望通过帮扶政策,为企业纾困与“输血”。
早在2月7日,深圳便印发实施《关于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帮扶政策,为之后的企业复工打好基础。
2月26日,15届101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提出48条措施(下称“48条”)。
经测算,“48条”最多可为企业减负超830亿元;通过建立市应急转贷机制和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再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00亿元。
28日,东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惠企政策落实的实施办法》,从信贷、保险、减租、减负等方面解决企业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进度。
在李磊看来,疫情对自己所在企业无疑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可能会直接体现在个人的收入上面。“但看到企业复工率提升,安心了很多,因为情况在好转。”他说道。(骆一帆)
关键词: 珠三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