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盈利能力反弹 3800亿负债待解
2018-07-23 10:39:33 来源:新京报
中粮生化82亿重组获批;中粮集团一把手赵双连卸任;2016年中粮集团扭转业绩下滑态势
7月17日中午,中粮生化公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同意上市公司本次资产重组方案(82亿收购中粮旗下三家公司100%股权)。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审查后决定,对该起重组不予禁止,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自此,中粮生化82亿重组扫除一大障碍。
中粮生化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也是中粮集团旗下18家专业化平台公司,亦即十八罗汉之一。在中粮生化重组之际,中粮集团7月9日宣布,着力推动整合与改革的赵双连卸任董事长,原中储粮董事长吕军接棒,标志着中粮这一世界级的粮油巨无霸时隔两年完成换帅。
在赵双连担任董事长的两年多时间里,中粮集团从前的狂飙突进动作少了许多,业务整合、混改上市、出售亏损资产成为关键词。新京报梳理中国货币网的中粮集团发行文件发现,中粮集团2016年的营业利润率扭转了之前的下滑态势,效益提升明显,但其负债规模仍然巨大,未来有待化解。
重组期间遭遇换帅
7月17日,中粮生化公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同意上市公司本次资产重组方案。
根据中粮生化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粮生化拟发行股份收购中粮集团旗下生化能源、生物化学以及桦力投资三家公司100%股权,交易对价为82.85亿元。
重组方案显示,本次交易后,融合了中粮生化及标的公司核心业务、境内外一体化的专业化公司将成为18家专业公司的中流砥柱,贯彻落实中央对国企改革提出的“做强、做优、做大”及“加强资本管理”的发展方针,真正做到资产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业务 聚焦、规模扩大、盈利优化。
就在中粮生化做大做强成为集团十八罗汉之一的同时,任内以改革和整合为擅长的中粮集团一把手赵双连卸任了。
7月9日,中粮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高选民副部长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粮集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吕军同志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赵双连同志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退休。
赵双连,1957年4月生,2016年1月开始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而他的“前任”,则是在国内商界赫赫有名、有“红色摩根”之誉的宁高宁。
公开信息显示,中粮集团在宁高宁的治下,主导了超过50起以上的并购,资产从598亿元人民币达到如今的719亿美元,在全球主要粮食企业中位居前三。而在赵双连任内,中粮集团的改革更为引人注目。
2016年7月,在中纺集团与中粮集团启动战略重组之时,中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公布。赵双连当时表示,将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原则,形成定位清晰且职责明确的“集团总部资本层-专业化公司资产层-生产单位执行层”三级架构;瘦身健体,做实专业化公司(平台),实现集团总部向管资本的转型。
2017年底,中粮集团公布消息称,总部职能部门人员由610人压缩为216人,减幅65%;专业化公司总部人员由1988人压缩至1171人,减幅41%。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国资委《国资报告》今年3月刊文回顾两年来中粮改革进展时指出,两年来,中粮集团共有6家专业化公司通过混改、员工持股、上市和设立基金等股权运作方式引资270亿元。14家专业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实现股权多元化,饲料、酒业、粮谷和纺织将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
改革“退与进”
除了改革与产业整合外,中粮集团一系列卖资产的举动也引发外界关注。
新京报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悉,2015~2017年,中粮集团实现的投资收益分别高达70.49亿元、35.89亿元和63.80亿元。其中在2017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加27.92亿元,主要系当期处置长期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了15.06亿元,其中就包括处置部分可乐瓶装业务及相关投资共计取得投资收益16.79亿元,处置南京、苏州凯莱大酒店取得投资收益约为3.52亿元。
中粮集团出售亏损资产的一大“战场”就是北京产权交易所。新京报记者自中粮集团获悉,2017年度集团在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的项目共52宗,其中成交38宗,评估值合计180.5亿元,成交金额237.5亿元,较评估值增值57亿元,增值率31.6%。
就在今年7月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更新消息,中粮集团挂牌转让永济中粮大宝食品工业有限公司50%股权及1780.2197万元债权,转让底价1602.19783万元。该公司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却陷入亏损,且所有者权益仅为-2808.95万元。
有不少声音认为,中粮集团一系列的卖资产举动,意味着其在赵双连时代结束了此前的大步扩张。不过,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中粮与中纺的重组,显示中粮集团在其主营业务仍呈扩张之势。2016年7月18日,中纺集团与中粮集团启动战略重组,中纺整体并入中粮成为中粮全资子公司,这是中粮整合国家粮油行业资源又一关键举措。
在收编中纺粮油和中纺油脂后,中粮集团的粮油主业有望进一步壮大。
公开信息显示,中纺中粮同处农粮行业,粮油业务国内市场规模分列第一和第三。重组后,中粮国内油脂加工产能将达2400万吨,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18%,成为国内第一,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业产能前列。重组后的棉花业务产业链条,占据全球近10%市场份额。
目前,中粮正在对中纺展开持续性产业整合。今年7月,中纺集团公告,为推动中粮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经中粮集团批准,中纺集团拟将其持有的中纺粮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纺油脂有限公司通过无偿划转或协议转让的形式划转给中粮集团或其下属企业,涉及资产规模超200亿元。
对于中粮集团的做大与做优,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矛盾。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表示,在完善全产业链的同时,中粮集团搭建产业平台,调整管控模式,这是一个整体性的改革工作,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中粮集团的盈利重点是改革契合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超3800亿巨额负债待解
通过改革上的动刀和产业布局的“进与退”,赵双连给新董事长吕军留下的是一个业绩止跌回升的中粮。
新京报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得的中粮集团财务数据显示,2013~2015年,中粮集团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52%、9.27%和7.13%,整体呈下滑趋势,主要系盈利水平较低的粮油、糖等农产品贸易、加工、期货、物流及相关业务比重持续增长所致。而在2015~2017年,中粮集团主营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2017年提升到了9.83%,同比增加1.20个百分点。
从营业利润率角度看,中粮集团在2016年后也扭转了之前下滑态势。2013年,中粮集团营业利润率为11.35%,2014年、2015年连续下降至8.24%、6.18%,2016年止跌反弹,升至7.36%,2017年升至8.91%,今年1-3月为9.67%。
联合资信在2018年6月发布对中粮集团最新评级报告中指出,2016年以来,中粮集团展开了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导向的新一轮大规模、深层次、全方位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梳理业务逻辑,设计整合形成18个专业化公司(平台),解决 核心业务生产、采购、销售、上下游割裂等问题,打通产供销各环节、整合资源,综合竞争力及主业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
虽然盈利能力得到改善,但中粮的另一项主要财务指标负债规模延续了此前的膨胀态势。
截至2017年底,中粮集团负债合计3861.01亿元,同比增长8.02%。联合资信在2018年6月的最新评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公司有息债务规模小幅增长,短期债务占比偏高,整体债务负担较重。
截至2017年底,中粮集团短期借款同比增30.07%,主要由于2017年金融监管趋严,债券流动性收紧,利率水平大幅上升,公司通过银行贷款替换已到期债券所致。
对于赵双连时代落幕后中粮的发展方向,周丽莎称,对于个人色彩和企业发展来说,其实都要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来考虑。国资委2013年就开始推动国资监管方式转变,包括对中粮的十八项授权。从研究角度来看,中粮的改革是当前的趋势和方向,中粮所作的总部管资本为主,管控模式调整都是这轮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所推动的决策,还是要一脉相承、深入推进的。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吕军曾多次从赵双连手中接手重要工作。2013年,中储粮总经理赵双连升任董事长,吕军调任中储粮总经理一职。2016年1月,赵双连调任中粮一把手,吕军其后接任中储粮董事长。如今接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已经是吕军第三次“接棒”赵双连。
新京报记者近日向中粮集团发去采访提纲,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相关阅读